多数皮肤疾病在治疗时都是外用药,湿疹也不例外,但临床上在应用外用药时,强调“两个正确选择”,正确选择剂型和正确选择药物,要想取得好的疗效,这二者缺一不可。
一、正确选择剂型:选择剂型应根据湿疹的分期来判断,不同的症状表现适用剂型也不同。
急性期:以红斑、丘疹或水疱为主,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或渗出、渗液时,用振荡剂或粉剂;有大量渗液时,用溶液冷湿敷,外用油剂。
亚急性期:此时炎症已消退。如果患者皮损呈糜烂并伴有少量渗液,还是可以使用溶液冷湿敷,外用油剂或糊剂;如果皮损呈丘疹或小片增厚,可选择乳剂或软膏。
慢性期:皮损表现为皮肤增厚、角化、干燥和浸润。浸润肥厚为主的,可先用乳剂和软膏;苔藓样变为主的,可选用软膏、酊剂及硬膏。
二、正确选择药物:
1、应用药物从低浓度开始,逐渐升至高浓度。
2、选择药物时也应同时考虑患者的自身情况,如年龄、性别、皮损情况等。
3、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观察有无过敏或刺激现象,一旦发生应立即改用其他药物。
4、不能长时间只用一种剂型或种类的药物,以免产生耐药性。
三、使用方法要注意
振荡剂如炉甘石洗剂,使用前应摇动晃匀。而湿敷的溶液则应保持清洁,敷料应保持湿润。
药物涂抹后,清理时应避免使局部受到刺激,洗剂用温水清洗,糊剂可用油类擦去。
两个月大的亮亮患上了小儿湿疹,身上起来很多湿疹,瘙痒难受的直哭,把亮亮的爸爸妈妈、爷爷奶奶都记得团团转。
来到医院之后,医生嘱告诉亮亮的家人,婴儿通过胃肠道吸收乳汁中的营养,同时也容易吸收一些致敏物质而引发湿疹。医生给亮亮开出了点外用的药物,更多地是嘱咐亮亮的妈妈一些注意事项,尤其是忌口的问题。
孩子得了湿疹后,除了用药物治疗、忌用毛织物和化纤织物之外,喂奶的妈妈也应注意自己的饮食及衣物。哺乳的妈妈应少吃牛奶、鲫鱼汤、鲜虾、螃蟹等诱发性食物,多吃豆制品,如豆浆等清热食物;不吃刺激性食物,如蒜、葱、辣椒等,以免刺激性物质进入乳汁而加剧孩子的湿疹。
除蛋白质外,灰尘、羽毛、蚕丝以及动物的皮屑、植物的花粉等,也能使某些孩子发生湿疹。冬季孩子穿得太厚、吃得过饱、室内温度太高等因素也有可能引起湿疹或导致病情加重。宝宝在患上湿疹时往往会感到瘙痒难耐,如果抓破则既痒又痛,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和饮食,因此要避免孩子抓患处。
上一篇:湿疹佳治疗方法是什么 | 下一篇:治疗湿疹的偏方有哪些呢